未必。弱美元或许可以变相减债,但是长远来说,一个不稳定的美元会加速降低美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减少美元作为国际货币上的优势。所以,弱美元是一个“杀鸡取卵”的下策,我很难想象是美国政府的政策目标。
从经济实力来说,正是由于美国可以利用其它国家替它埋单,所以,虽然金融海啸的源头是美国,美国的现况比欧洲更为可控,起码不至于一沉不起,这也是支持美元(相对于以上的货币)的其中一个因素。一个简单的例子,爱尔兰表面问题跟美国非常相似:楼市泡沫爆破、金融机构过分集中和过大、失业率高涨、政府财政入不敷出等;为什么爱尔兰就要被逼勒紧腰带、被逼接受欧盟和IMF的救济、被逼承受每个爱尔兰人平均约两万欧元的负债呢?这当然就是强国与弱国、强货币与没有自己货币的分别。
有人说,美国政府的“出口术”表面上是行“强美元政策”,实际上是弱美元。这个说法有可能,不过我仍然认为,出口术不能永无止境。最终,美元不可能太弱。我认为要保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保持货币长远稳定是一个重要环节。美国要维持自己国家的影响力,不敢去牺牲货币的优势。
还有人说美国政府现在只有一个政策目标——要提高出口、增加就业,所以逼于无奈下也要使用弱美元。这个当然有可能,但众所周知,增加就业的问题起码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去解决。长时间的使用弱美元代价会非常大。而且,欧洲与英国的问题不轻,和美国根本是同病相怜,提高出口的目的地是新兴市场;自金融海啸到现在,美元相对于新兴市场货币已经贬值不少,已经有不少的竞争力,不一定要再进一步相对欧元、英镑去贬值。
最后,就是一些技术性的因素去支撑美元。相对于欧美以外的其它地区,美国的物价是非常低,这当然和美国仍然紧缩的信贷情况有关,其中消费信贷是个重灾区。这是因为消费信贷其中一个重要渠道是“影子银行”。虽然美国政府做了这么多的东西、印了这么多的钱、推出了这么多的救市措施,消费信贷仍然处于一个双位数字的下跌。从总量来说,消费信贷从2万6千亿美元,降到只有2万4千亿美元左右。换句话说,单单消费信贷一项,已经使信贷减少了2千亿美元。现代金融,信贷即是货币,信贷减少,亦即是货币供应减少。信贷和货币供应减少,使美国的物价升幅不大,仍处于通缩边缘。
2010年,可以说是美国经济技术性复苏的一年,全年大概有2-3%的GDP增长,劳动生产力也有所提升。但由于以上的原因,物价的增幅却仍然追不上GDP和劳动生产力的增幅。一般来说,物价相对低,货币会有上升压力:如果美国经济增长不能表达在物价的升幅上,可能便会表达在汇率上。这一点,日本是一个好例子。日本迷失二十年,由于通缩关系,物价没有升幅,经济生产力的升幅却反映在日元的升幅,这正解释了为什么日本虽然做了那么多的“量化宽松”,但日元仍然不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