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政府承诺的5年出口翻番战略。美国的逻辑就是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进而获得经济的重新繁荣。”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博弈加深,目前是一个综合力量全面控制的较量局面,美国希望达到重振美国经济繁荣和国际领导地位的目的。
“汇率”和“贸易保护”是美国轮番使用的两大“武器”,之所以近日开始倒向贸易保护,与汇率战的效果达不到提振出口的目标密切相关。美国失业率仍然保持在9.6%的高位,经济复苏步履蹒跚,这两大问题紧紧抓住美国公众焦点,也成为美国政客为了获取选票必须要做出解答的两个难题。
汇率战和贸易战的阴影不期而至,使得世贸组织也不得不开始关注有关货币政策。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18日指出,越来越担心汇率争端会威胁全球贸易。“目前这是一个风险,但是这个风险对于贸易来讲就很危险。”拉米说。而世贸组织之前一直认为货币问题是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很少主动谈论汇率。
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张明表示,发达国家试图通过定量宽松政策推动本币贬值来改善净出口,但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却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抑制本币对发达国家货币的升值。在发达国家不能通过本币贬值来改善净出口的情况下,必然会采取更加简单粗暴的方法,即对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商品实施反倾销、反补贴、征收惩罚性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
“如果发达国家贸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新兴市场国家也可能采取‘以牙还牙’的反制措施。汇率战因此演变成为贸易战。”张明说。
11月中期选举的临近,为中美经贸关系前景蒙上了阴影。陈凤英说,美国推行的均衡增长理论在二十国峰会上会有更大空间,美国很有可能会在月底要求更多的国家合作施压中国,中美经贸关系已经到了关键期。
欧美同学会留学分会理事程永如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规则博弈、制度竞争、公共选择、汇率之辩,是今年乃至未来贸易摩擦的主要特征,其中的公共选择正是代表了西方代议制政府和选举政治的需要。中美贸易摩擦将长期存在,并伴随产业发展、价值链攀升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政党政治、国际关系、战略利益、政府角色与国情、发展阶段与理念差异、相互市场准入诉求变化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时而激化、时而缓和,我们对此要有长期、充分、艰苦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