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球经济呈现出全面复苏态势,复苏力度超出市场预期。据IMF最新估算,2010年第1季度全球经济增长率约为5%,2010年全年全球经济增速也被上调至4.6%,这一数值不仅大幅高于2009年的-0.6%,也超出了1980-2009年全球经济3.2%的年均增长水平。
复苏力度超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前期大规模金融救助政策和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集中显现;二是后危机时代伊始商业和消费信心得到调整恢复;三是库存周期由“去库存”到“补库存”的转变给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助力;四是金融体系的功能恢复有力促进了经济复苏;五是全球贸易实现了较快的恢复性增长。
我们认为,对201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力度超预期的特征需辩证看待:一方面,超预期的复苏充分确定了全球经济的长期底部,进一步夯实了全球经济从衰退转向复苏的中期趋势,并包含了私营部门需求逐渐恢复的短期信息;但另一方面,超预期的复苏是扩张性政策、库存周期变化等一系列短期刺激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放大了真实需求的恢复力度,并部分透支了未来的增长动力,其可持续性将面临较大挑战。
在整体超预期的背景下,全球经济复苏的区域差异性仍然突出:新兴市场、特别是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较快,美国和日本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欧元区则相对滞后。
2010年前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的实际值和预估值分别为2.7%和3.2%,受家庭可支配收入小幅上升和家庭消费倾向快速恢复的影响,美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回升,房地产市场、特别是商业地产市场见底迹象日益明显,但就业形势依旧严峻,美元升值则导致贸易对增长的贡献较前期小幅下降。
2010年前两个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的实际值和预估值分别为0.6%和1.2%,结束了此前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的衰退态势,虽然欧债危机导致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但受传导时滞的影响,其对欧洲实体经济的拖累效应尚未同期显现。2010年前两个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的实际值和预估值分别为5%和1.8%,工业产值和出口金额在第一季度超预期反弹后逐渐增速回落,失业率小幅上升。
2010年上半年,受益于出口快速增长和内需旺盛,亚洲继续引领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复苏,除中印稳步复苏外,新加坡经济在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前两季度大幅增长16.9%和19.3%;此外,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和工业生产反弹带动巴西和俄罗斯经济出现快速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