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蒜的上市价格在每斤两到三角钱,蒜农不得不赔本卖蒜。当年9月,各地大蒜库存相继出售,大大超出市场需求,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到2008年11月份,价格跌破每斤一角,远远低于库存成本,不光蒜农赔本,大量的中间商也是血本无归。2009年大蒜初上市时,收购价格仍然较低,进入7月份以后成交价格才逐步攀升,而此时蒜农由于没有冷库储存,早已将手中的大蒜卖掉。可以说,蒜农能从蒜价上涨中获得较大的收益,也就是今年的事。
2009年下半年以来,大蒜价格一路高涨。从最初的一两角钱一斤到现在的四五元钱,最贵时曾一度高达六七元钱,大蒜价格为啥涨得这么猛?对此,有关部门、民间人士众说纷纭,各方反映有喜有忧。
山东省是我国大蒜主产区,金乡县素有“中国大蒜看山东,山东大蒜看金乡”的美誉。面对今年以来快速上涨的大蒜价格,蒜乡的广大蒜农、中间商都是什么看法?近日,记者对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济宁市金乡县等大蒜主产地进行了调查。
蒜价“高烧不退”为哪般?
“这几天大蒜价格都快涨疯了,每天都在涨!”6月16日,从莱芜市羊里镇传来的消息称,大蒜市场度过一段观望期后,价格再次上扬。自6月13日开始,大蒜交易迅速升温,价格从每斤3.1元涨至3.5元,直径6厘米以上的优质大蒜涨至每斤3.6元。
从2009年年初到现在,大蒜价格就像坐了火箭一样“嗖嗖”地飞涨。从最低时的每斤几分钱、几角钱,快速上涨到了几元钱。“大蒜价格都快比肉贵了。”消费者对此惊呼。有人曾预计,今年的鲜蒜上市后蒜价会重归理性,但目前来看,蒜价仍运行在历史高位,且上涨趋势有增无减。大蒜价格为啥“高烧不退”?
对此,济宁市金乡县的蒜农反映,“今年的大蒜价格比去年高点不假,但产量比去年减少三分之一”。据了解,金乡县今年大蒜种植面积为58.5万亩,比去年增加10.5万亩,但由于倒春寒天气等影响,干蒜平均单产为785.2公斤,比去年减少311.5公斤,减少了近三分之一;全县总产为45.93万吨,比去年总产减少6.71万吨,减幅为12.7%。
金乡县大蒜交易市场的工作人员也认为,产量下降、种植成本增加是导致蒜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据测算,在种植成本上,2009年每亩大蒜平均为2450元,比原来高出30%以上。
金乡汇源冷藏有限公司董事长侯方平认为,国外大蒜需求持续增加也是导致蒜价上涨的重要原因。去年甲流的爆发,使大蒜独有的医疗效果受到肯定和追捧,国际消费量大增。他说;“目前金乡60%的大蒜都用于出口。2000年以前,金乡县大蒜出口量基本上都在100万吨左右,到2009年增加到170万吨,每年都略有增加。”
相比金乡县100多万吨的出口量,莱芜市的大蒜出口量相对较少,但2009年仍达到24.5万吨,同比增长了59.1%。出口的快速增加,加剧了大蒜市场供求矛盾,进一步推高了大蒜价格。
蒜农:蒜贵了是好事,可心里不踏实
“我种了不到2亩蒜,现在毛蒜一斤到了3块多钱,这个价格以前想都不敢想。”莱芜市羊里镇北留村的周美玲说;“要是大蒜年年这个价格,咱农民的日子就好过了。”她的话代表了广大蒜农的心声。
大蒜价格高了,明年会不会多种?周美玲说,蒜价高是高了点,可种蒜的成本也高了,明年的价格还不一定啥样呢,可能会有人多种一点,但不会增加太多。
居高不下的价格已经让种植者感到担忧。“价格涨得让人心慌,一亩地能卖到一万元,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再不出手,一旦跌下来后悔都来不及了!”羊里镇北留村老蒜农贾友平激动地说。
贾友平有着多年的种蒜经验,对于大蒜价格的起起伏伏早已有了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然而,面对近日大蒜价格的疯狂上涨,他也有些坐不住了,“价格涨的过快,确实不是正常现象。我们更希望价格能稳定一些,既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贾友平说;“我觉得现在的价格就跟人发高烧一样,心里很不踏实。”
说起近两年来的大蒜价格,广大蒜农仍然心有余悸。2008年,新蒜的上市价格在每斤两到三角钱,蒜农不得不赔本卖蒜。当年9月,各地大蒜库存相继出售,大大超出市场需求,价格开始大幅下跌。到2008年11月份,价格跌破每斤一角,远远低于库存成本,不光蒜农赔本,大量的中间商也是血本无归。
2009年大蒜初上市时,收购价格仍然较低,进入7月份以后成交价格才逐步攀升,而此时蒜农由于没有冷库储存,早已将手中的大蒜卖掉。可以说,蒜农能从蒜价上涨中获得较大的收益,也就是今年的事。相对于动辄获利百万元的经销商而言,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蒜农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更多的利润空间都集中到大蒜经销商手里去了。
中间商:蒜价高了,风险更大
大蒜价格猛涨,最受益的要说是蒜商和冷藏加工大户了。有调查表明,大蒜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主要在存储环节,大概占到利润总额的七成以上。但面对一路飙涨的大蒜行情,这些中间商们心里也不踏实。
“‘快马撵不上青菜行’。大蒜价格到底如何?谁也分析不透。某种程度上说,我们冷藏户也是在赌博,谁的心理素质好、承受能力强,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去年以来的行情就是明证。”莱芜市利民食品公司经理马玉斌这样说。
金乡县宏昌果蔬有限责任公司是当地的大蒜加工、收储、出口龙头企业,面对今年的大蒜行情,老总杨敬峰坦言,目前他仅收储了300吨新蒜,“还有顾虑,担心市场行情会不稳定,担心高价位会带来高风险,我们也在观望干蒜的价格。”
客观地说,蒜价上涨,确实让部分冷藏大户挣了大钱,但他们也发挥了“蓄水池”作用。金乡县分管流通的副县长刘鹏认为,大蒜储藏加工本身就是一个“蓄水池”,蒜价高的时候,加工企业从制造成本考虑,就少收少加工;蒜价低的时候,就多收购多储存多加工,这样加工业本身就可以调节大蒜的价格,但也相应承担了风险。
从蒜薹开始,过高的收购价加大了风险,许多大户开始观望。冷藏户孙延柱说:“2007年、2008年我连着赔了四五十万元,一块七八毛收的,卖时才一毛二,等于把钱扔了。去年就有三分之一的冷藏户不干了,不是不想干,而是赔怕了。”
期待大蒜价格重归理性
菜市里有句俗话叫“蒜疯子、姜傻子”,说的就是蒜和姜的价格不稳定且无规律可循。大蒜市场经历了从2008年到2010年悲喜两重天的经历,如此大的落差,是各方都不希望出现的。
面对2009年大蒜市场的辉煌和目前蒜价的高涨,有关各方高度关注。有业内专家就表示,大蒜价格疯涨,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是大蒜而不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大蒜的需求弹性系数变化大,高价格背后必然会带来高风险,出库时大蒜价格能否保持住高价位就是个很大的变数。
让大蒜价格重归理性,既是广大消费者的呼声,也是蒜农和中间商的期盼。毕竟一个缺乏理性的市场,对参与各方均无益处。为此,有关部门要从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角度出发,加强市场管理,稳定农资价格,降低大蒜种植成本;既要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欺商骗商等不法行为,也要严打囤积居奇、串通涨价等行为,以稳定价格总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蒜农市场预期的合理引导,稳定大蒜种植面积;并通过加快组建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鼓励大蒜直接进超市等方式,支持农民抱团闯市场,保证蒜农利益。而金融机构也要从支持农民增收的角度出发,积极帮助解决大蒜种植、营销、加工、贮藏等环节的资金困难,促进大蒜市场平稳运行,服务大蒜产业发展。
存在即合理。大蒜价格一路“疯涨”,尽管表面上有失“理性”,但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仍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期待蒜价能够重归理性,不要成为众矢之的,更不要再次陷入暴涨暴跌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