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临淄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大蒜经济”这一新兴地方支柱产业,通过开展以“送资金、送信息、送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送工程”,助推大蒜种植标准化、加工精细化、产业一体化,促成信用社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送资金,助推产业做大做强。今年以来,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大蒜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由于大蒜种植前期投入成本较大,部分农民想发展大蒜种植却苦于缺乏启动资金。对此,该社充分发挥人熟地熟、点多面广的优势,充分发动客户经理深入田间地头、乡村农户,按照“重点突出、区别对待、及时办理”的原则,把资金送到农户手中。一是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以文明信用工程为纽带,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投放力度,按照“一次核定,余额控制,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原则,对一些信用程度好、又起致富带头作用的农户授信“升级”,适当提高贷款额度,农户贷款最高可贷30万元。二是放宽贷款使用期限。从以前的“贷款不跨年度”到小额农贷可一定两年,按季结息,以适应大蒜生产的周期性,农户贷款还款期限也由原来的两年放宽至三年。
送信息,支持产业规模发展。今年以来,受大蒜种植面积减少及倒春寒的影响,大蒜出现大幅减产,导致大蒜价格一路飙升。该联社认识到,要想维持大蒜市场价格稳定、推动农民稳步增收,必须维护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种植规模、引入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为此,他们充分发挥联系面广、信息面宽的优势,采取两大举措推动大蒜产业发展。一是开展市场调研,送信息。深入农户、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把信息送到田间地头,使广大农民充分了解市场行情,避免盲目种植,同时强化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二是强化银企合作,送点子。引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为农民、企业牵线搭桥,为农民生产、企业发展献上“金点子”。信息服务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壮大了企业实力,还拉紧了信用社与农民、企业联系的纽带,形成“信用社+农户+企业+市场”紧密产业链,为做大做强大蒜经济探索出成功之路。
送服务,促进大蒜产业做大做强。以开展“三信”工程为依托,对大蒜种植户开展信用评定,建立、修改或补充农户经济档案,核发贷款证。强化与村委及企业联系,促成大蒜种植专业联保体,对信用户给予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政策。同时,在朱台、皇城等5处乡镇信用社设立了大蒜贷款专柜,蒜农持贷款证、身份证和存折就可以到信贷专柜直接办理贷款业务,使多年“后台”办理的贷款业务走进“阳光大厅”。此外,为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单户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积极探索“大联保体”贷款模式,并采取联社班子成员包片等方式,定期上门提供咨询、结算、电话预约等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