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华尔街,使得制造业成为了被忽视的对象。华盛顿一个智囊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的制造业在上一个十年中丧失了近6百万个工作机会,并有4万2千个工厂关闭;而更糟糕的是,美国的制造业竞争力实际上也在迅速滑落。
在过去人们曾经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服务业提供的机会足以弥补制造业萎缩留下的缺口。但在机构研究人员斯蒂芬•伊泽尔(StephenEzell)看来情况并非如此。他相信,这两个门类其实是密不可分,并且相辅相成的。制造业是整体就业增长的驱动力。
或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美国政府开始着力扶持本国制造行业,并推出一系列振兴计划。《美国制造业促进法案》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波士顿咨询集团(BCG)作出的一项研究为美国的“制造业回归梦”点燃了希望。该报告显示,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该研究预测,到2015年,美国可能会超越中国,夺回全球制造业的“王冠”,成为最终面向北美销售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基地。
该报告进一步分析称,这是基于美国生产率的良好增长,以及尚属低廉的工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很多地区的薪资正迅速上涨,结果是,除非是为了在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上销售,外国公司越来越没有动力把生产基地设在中国。
但质疑人士宣称,将制造业请回美国谈何容易。中国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曾经表示,尽管中国的人工成本不断增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产能会转移至海外,面对中国强劲增长的消费市场,海外企业更愿意将厂房迁至内陆。况且,东南亚及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商品同样紧盯着美国市场。这意味着美国制造业在这一变化中可能什么也得不到,借此扩大就业更像是一厢情愿。
劳动“不”光荣
退一步而言,美国制造业果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又有多少人愿意投身制造行业也值得怀疑。因为,年富力强的一代早已背弃了美国一直引以为傲的传统价值观。他们对于那些所谓“蓝领”的工作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这既辛苦,又无尊严。
如今,你很难在年轻一代的身上寻找到“美国梦”的因子。享乐、贪婪、不劳而获取代了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那种相信只要在美国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便可过上更好生活的理想成为了守旧的代名词,IPAD、PSP、电视互联网将他们包裹在巨大的“娱乐至死”的魔咒之中。与此同时,整个社会也早已沉迷金融魔术创造的魔幻世界里不能自拔。
如同《地球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雷德曼所言,我们在努力摆脱当前经济衰退时没有能够坦诚面对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传统价值观解体了,一夜暴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在整个国家盛行。在世界是平的今天,价值观比什么都重要,而且就是因为价值观的问题,所以美国现在落后了。10多年来,美国的教育制度不是将最好的学生送到硅谷研发计算机,而是送到华尔街去研制金融赌博的筹码,然后告诉普通美国人,他们无需储蓄与投资就可以‘空手套白狼’式地获利,就可实现自己的美国梦。
难道不是吗?在过去的十年间,我们目睹了一个泡沫的生成,它几乎承载着整个社会的期望。一个个财富故事的涌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踏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这样的未知世界里。低利率、高增长,美国在自我迷恋中度过了十年。
然而,一切因金融巨擎雷曼兄弟的轰然倒塌戛然而止。当人们从一枕黄粱的美梦中惊醒后猛然发现,那个曾经泛着七彩光芒的泡沫里面包裹的只有空气。如今纸上财富早已灰飞烟灭,你回过头来告诉他们,“劳动最光荣,到工厂去,大有作为”。但此时,人们慵懒的肢体已摆脱了意识的支配。事实上,美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一直高于多数其他行业,但仍然无法挽救从业人员萎缩的趋势,也反映出了近年来人们就业取向的转变。
如此看来,“制造”就业,只是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