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山东向东谋划蓝色经济区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8月27日    【字体: 】   
 

  山东省最大范围的沿海及内陆腹地生产力布局大调整开锣。
 
  本报从山东省政府获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着手编制。规划体系由省蓝办负责编制的总体规划,15个省直部门编制的25个专项规划,以及沿海7市编制的区域规划组成。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跟以往任何规划不同——既是一个区域规划,又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要求,必须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打破行业、海陆等界限,创新资源的整合配置和发展布局。

  蓝色战略不能“捏面团”

  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显示,山东正致力于构建“一区三带”的发展格局。

  所谓“三带”,是指沿海高效生态产业带,高端产业积聚带和鲁南临港产业带。

  据此前山东省区域发展规划,三大产业带均已有相应发展规划出台。蓝色经济区给了山东实施重点突破带动战略、捏合并提升原有区域发展战略以切入点。

  如何整合提升沿海各市生产力,形成产业的错位发展,成为蓝色规划的看点和绕不开的热点。

  今年上半年,相当于再造一个青岛港的董家口亿吨大港开工建设。而董家口距离山东第二亿吨大港日照不过20余公里,两者经营定位差异化不明。

  需要整合的显然不只港口资源。全国十大造船坞山东共有4座,其中有两座具行业前三。《指导意见》显示,山东将在包括造船在内的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等八大产业抢占蓝色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

  当地海洋经济专家郑贵斌认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不是简单地对既有的区域发展战略“捏面团”,而是立足产业发展与生产力的优化布局与调整。

  一位参与规划的省政府官员向本报透露说,山东省将着力引导沿海既有船舶、钢铁、石化、等产业资源重组,在港口、沿海园区布局几个较大规模的循环经济型重化产业基地,拟在重化工基地产业链延伸带动区域发展方面有所创新。

  国家战略推动在即

  本报获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最迟于10月底出笼,以备“择机上报国务院”,争取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而国家在研究制定 “十二五”规划纲要时,将把进一步发展海洋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以考量。

  山东期望捷足先登。据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2010年为规划基期,到2015年,是海洋经济规划明显扩大,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海洋优势产业基本形成;到2020年,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成海洋经济发达、产业优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蓝色经济区。

  近日,山东省与国家海洋局签署了《共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承诺,支持山东在海洋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先行试点,并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集中集约用海先行区、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高端海洋产业发展引领区。

  山东省海洋渔业厅副厅长侯英民告诉本报,山东是最早向海洋要GDP的沿海省份,早在1990年代初,便将“海上山东”和黄三角开发列为两大跨世纪工程。

  2008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5346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居全国第二位。

  区域经济观察人士认为,正待上报国务院的黄三角规划以及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这个过去一直没有国家战略推动的第二经济体,将因陆海统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题材,助推环渤海经济圈崛起。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东盟零关税下的重庆机会
下一篇文章:央行连续两周净回笼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