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中国货币政策走向前瞻
作者:王宇、王培伟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1月19日    【字体: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与三年前的结构性上涨不同,本轮物价上涨,货币因素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持续两年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快速回升向好的同时,事实上也埋下了通胀的隐忧。货币投放过多,导致资产价格特别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导致居住类价格上涨,以及人工价格上涨,人工价格上涨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又间接地导致大量使用土地和大量使用劳动力的农产品价格上涨——这是一条非常典型的货币推动物价上涨的链条。

    基于对物价上涨的担忧,让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力度正在加大。去年底中央定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取代实施两年之久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年初的央行工作会议上,稳定物价更是被央行置于今年四大任务之首,管控流动性则被央行作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措施,可见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把好流动性闸门已被央行放在今后货币政策最首要的位置加以考虑。

    在具体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可以预期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的调整等传统价格和数量型工具,都会无一例外地出现在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下一步央行祭出任何一种工具,都不会令市场意外。

    目前来看,居民存款利率仍处于负利率状态,尽管从以往出现的几次负利率时期看,并不是每次负利率都会引发央行的加息举动,然而,央行在短时间内的连续加息,无疑在进一步强化存款利率由负转正的信号。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胡锦涛: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较长的历史过程
下一篇文章:美国经济已经被中国“赶超”——一个虚构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