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2009年农业受干旱影响歉收,导致了2009年下半年开始持续到现在的大通胀,通胀的主要压力来源于食品价格。”Dharmakirti Joshi表示,“最近的证据显示,通胀压力已经从食品蔓延到了其他行业,虽然冬季农作物收成尚好,食品通胀继续维持在17%左右,但燃料和制造项目也正加大通胀压力。”
2009年,印度遭受了自1972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降水量比正常年份低23%,2008年农业状况也不是很理想。Sonal Varma认为,“在这个农业仍主要依赖雨水灌溉的国家,大干旱导致农业产量大幅下降。”
“粮食价格的压力通常会在农业落后的国家变得加剧,除了供给原因外,投机和囤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Dharmakirti Joshi表示,政府没有及时进口粮食或释放库存粮食,也是推动粮食价格急升的原因。
对于这两次大通胀,Sumita Kale则认为,“2008年下半年食品与燃料价格高企是全球现象的一部分,而目前印度的通胀则主要是由国内原因引起的。” Sonal Varma也认为,当下通胀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生产不足。
从产业结构上不难看出,农业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印度经济这头大象起舞的软肋,而基础工业的落后又限制了印度提供大量廉价产品的能力。
与中国相比,印度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格局,2009年,服务业和农业占印度GDP的比重分别高达55%和17%,而工业却只占到28%。而中国2009年第一、二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46%和43%,工业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两大行业。但是,印度农业占GDP比重高于中国,并不意味着农业发达。虽然印度拥有的耕地面积在亚洲国家中最大,达1.6亿公顷,而中国耕地面积只达到其80%;但印度的粮食产量却仅有中国的一半。2008年,中国粮食产量超过了5亿吨,印度仅有2.3亿吨。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路径不同,印度这个世界第二大新兴经济体并没有经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经历的工业化,而是以服务业为主,服务业发展水平远远先进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西南证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印度由于农业落后、工业整体不发达,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这种不平衡,在消费领域,多数时间表现为通货膨胀。”
长远来看,Sumita Kale认为印度的通胀率将保持在6%-7%的范围,当粮食和燃料价格上涨时会达到峰值,并且“峰值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