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失业是一直困扰发达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一样,持续高通胀也是始终困扰着印度的经济决策层——印度通胀情况远比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严重得多。
印度本轮通胀,从2008年下半年便开始抬头。在此之前,印度产业工人CPI同比增长率一直处于5%-7%的水平,到2008年下半年产业工人CPI开始上蹿,当年10月份开始,该指数同比增长率基本维持在两位数水平,情况虽在2009年上半年有所缓解,但下半年又重新抬头,且远比2008年下半年激烈。到今年1月份,该指标一度高达16.2%,今年6月份最新数据为13.7%。
本报记者采访了位于孟买的标准普尔旗下印度当地信用评级机构CRISIL首席经济学家Dharmakirti Joshi、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当地权威经济研究机构Indicus Analytics首席经济学家Sumita Kale,以及野村证券驻孟买经济学家Sonal Varma,对印度通货膨胀之惑的原委进行深度解读。
通胀的多维度量
目前,印度CPI有多种衡量方法,包括产业工人CPI,农业劳动力CPI,农村劳动力CPI和城市非手工业雇员CPI。前三者由印度劳工部发布,后者则由印度中央统计局发布。另外,批发价格指数WPI也是印度衡量通胀的工具之一。
“产业工人CPI是最经常用来衡量消费者通胀的,但印度央行做决策时会考虑所有通货膨胀的衡量方法。” Dharmakirti Joshi表示。
Sumita Kale认为,“印度现存的通胀指标是个大问题,这些指标普遍存在基数年份过老的问题,包括指数所包含的项目和权重问题。”她还表示,预计今年9月份将有一个新的更具代表性的批发价格指数投入使用,但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一指数是否包括服务业价格。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方面,她也表示正在不断更新中。
今年6月,印度产业工人CPI、农业劳动力CPI和农村劳动力CPI分别为13.73%、13.02%和13.02%;而今年5月份,印度城市非手工业雇员CPI则为14.1%。
农业落后的“硬伤”
对于2008年下半年大通胀的原因,Dharmakirti Joshi认为是受全球因素影响,“印度的通胀率在2008年下半年就开始达到两位数,当时印度乃至全球经济仍然处在一片繁荣中,商品价格飙升,全球原油价格突破140美元每桶,食品价格也一路上涨。” 他告诉本报记者。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