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对于解决国内尿素供大于求的问题作用不大,而产能的集中释放也必然加大生产企业的销售压力,所以后市尿素价格必然会下降”,林祥军说。对于下跌幅度,他认为“应该不会太大,毕竟现在尿素的生产成本较高,成本线应该也是尿素后市价格的底价。”
“当前的尿素出口政策无论是对于生产企业还是贸易商都是不利的,固定的窗口期让国际贸易商抓住了我们的‘七寸’”,关海舟如此表示。近期国际尿素价格“跌”声不断,突然下滑的尿素价格是否与我国尿素窗口期的到来密切相关呢?答案是肯定的,或者可以说是国际贸易商正在有针对性地打压尿素价格,以期在本年度的中国尿素出口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初衷是毋庸置疑的,这也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当前尿素产能过剩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目前这种窗口期式的出口政策是否是最佳的方式有待商榷。试想,如果在保证内需的前提下实施长效机制,出口总量上并不会出现增长,国际贸易商无规律可循,出口收益方面必将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