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得到印证,拿广东来说,今年1月至4月,广东对美国轮胎出口下降13.7%,所占比重也由去年的39.1%下降至今年的29.7%,下降近10个百分点。此外,美国对中国油井管征收最高99.14%的反倾销进口关税和10.36%至15.78%的反补贴税后,导致企业出口美国成本激增,从去年年底开始出口到美国的油井管已经大幅减少,部分企业对美已是零出口。
从以上个案我们可以看出,贸易保护对中国出口带来了
极大的影响,今年一季度的反倾销调查均有可能成为新的贸易禁令,无形中给奋战在这些产业中国商人今年的出口徒添阴霾。
原因
居出口第一成众矢之的
在全球“贸易摩擦”下滑之时为什么中国不降反增呢?“全世界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在下降,而中国却在增加,这反映出各国在贸易发展和复苏中的非对称性。”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主任白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金融危机后,中国于去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另外,中国相对各国较快的复苏速度,也决定了中国必然会遭遇最大数量的贸易救济。此外,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中国易成为其他国家发动贸易保护案件的目标。
触及到他国根本利益
“今年一季度对中国的贸易救济调查增多,一定程度上跟中国成为贸易出口大国有关。”白明表示,过去没有成为贸易第一大国时,无论增长多少,也只是一般性竞争,不会触及别人的根本利益。而且过去尽管贸易额增长,但市场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成为贸易大国后,增加1美元的出口都有可能挑起市场敏感的神经,影响一些国家行业的生存基础。
白明表示,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全球贸易领先时,通常具备科技上的先发优势,以贸易创造为主,比如美国的汽车出口、日本的家电出口。但中国出口的产品在行业内是后发,需要挤掉市场上已有的贸易,因此会影响到“左邻右舍”的利益。
不是游戏规则制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