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担忧经济复苏放缓 美国借力IEA强打“油老虎”
作者:何志成   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6月27日    【字体: 】   
 
    刚刚宣布暂时冷却量化宽松“印钞机”不到24小时,美国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战略石油储备的“闸门”。

    6月23日,国际能源署(IEA)宣布,该机构成员经济体将在未来30天内向市场投放6000万桶原油,以“保护世界经济脆弱的复苏势头”。其中,美国将释放的石油储备规模高达3000万桶,占IEA承诺数量的一半。23日,纽约油价甚至一度跌破每桶90美元关键价位,跌幅近5%。

    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拒绝增产要求、联邦政府财政未来开支规模严重受限的背景下,吃尽高油价“苦头”的美国终于决定亲自出手打压油价,以确保经济复苏的势头。

    重手打压“油老虎”

    根据IEA发布的声明,6000万桶战略储备石油将“均匀地”得到释放,即在未来30天内将平均每天向市场投放200万桶。除美国负责释放的3000万桶原油之外,欧洲和亚太成员经济体将分别释放1800万桶和1200万桶。

    值得注意的是,IEA本次释放6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的规模较大。西方媒体认为,美国应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措施等级”已超过战争和天灾等“特殊时期”。

    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年以来持续高位运行的国际油价对美国家庭和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生活和生产成本压力,加之日本地震的负效应从二季度开始全面显现,近期美国的各项经济数据不尽如人意。对于即将于明年迎来总统大选、当前支持率仅有三成的奥巴马政府来讲,打压“油老虎”,保证经济增长和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是“必需之举”。

    当然,尽管打压高油价、刺激经济复苏是当前首要任务,山姆大叔也一直在寻求通过其他方式来达到目的。然而,一个又一个“如意算盘”的落空,让美国不得不“借道”IEA来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

    从今年3月开始,美国不断向欧佩克施压,欲迫使其提前或至少在6月8日的定期产量会议上提升产量。然而,包括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经济体在内的欧佩克多数核心成员拒绝增产,并迫使欧佩克产量会议在增产问题上出人意料地“无果而终”。

    美国一边不断向欧佩克发出增产要求,一边也在辅以其他手段打压国际油价。在国内,奥巴马先后通过打击原油市场投机者、建议终止大型能源企业税收减免政策,以及连续调升原油期货合约交易保证金的方式,“多管齐下”向原油市场施压;在国外,美国授意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沙特独自实施增产。但沙特出产的重油在品质上无法与利比亚的轻质“甜油”相提并论,导致原油提炼技术并不顶尖的欧洲及亚洲经济体无法直接使用。而这导致的直接后果,便是国际油价整体承压程度并不足够大,国际油价难以实质性回落。

    情急之下,美国甚至想出了“原油交换”的主意。据西方媒体披露,在本月8日的欧佩克产量会议之前,美国曾与沙特多次举行密谈,就以美国所储备高质原油换取沙特低质油的方案进行了紧密磋商。但这一提议相当于让盟友沙特为美国原油消费者进行高额补贴,自然遭到了沙特的断然拒绝。

    旨在助力经济复苏

    当然,美国寻求打压国际油价,根本目的在于刺激本国经济复苏进程重回正轨。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印钞机”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充当着美国经济刺激最为有力的政策工具。因此,美国政府直到伯南克亲口表态“QE3不在美联储计划之内”,才果断采取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这一措施。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卜若柏表示,美联储是完全独立于美国联邦政府的机构,但从历史上看,美联储始终不希望被指责为“货币政策与联邦政府经济领域需求相违背。”因此美联储多数情况下都会对联邦政府的经济刺激请求予以配合。从这一点来看,美联储暂缓推出QE3,意味着从效果和通胀形势上,美联储货币政策已没有了扩大宽松的空间。

    同样空间耗尽的还有美国联邦政府自身的财政政策。由于输掉了去年11月的国会中期选举,现任民主党政府在年度预算开支上被大幅压缩。根据美国国会4月中旬通过的预算案,从去年10月初至今年9月底的2011财年预算总额为1.049万亿美元,比奥巴马向国会提出的预算案少了785亿美元,与2010财年通过的预算相比则少了399亿美元,另有约280亿美元将9月底之前被削减。此外,民主党政府本欲终止的富人阶层减税计划也不得不撒手“放行”。开支遭“截留”、没有新的资金来源,奥巴马政府实施各项政策举步维艰。

    难成常规手段

    从某种意义上讲,山姆大叔目前在经济刺激手段上的较为被动,恰恰源于其长时间信奉并实施的“量化宽松”和“弱势美元”政策。上述政策在向美国经济及金融领域释放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在客观上通过美国的国际结算地位,将美国自身的复苏压力转嫁到全球其他经济体身上,导致其他经济体通胀提升。

    此前在美联储暗示出台QE2之时,曾有新兴经济体财经高官警告美国“继续量化宽松将令美国自己受到损害”。而今年上半年,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以及日本大地震的发生,让这样的警告甚至在QE2还没正式终结时便成为现实。正是因为没有预见到量化宽松负面效果被快速放大,美国才转而想通过大规模释放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式一搏。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IEA释放战略原油储备的确对国际油价产生了“震慑”作用:23日的交易过程中,纽约油价甚至一度跌破每桶90美元关键价位;多家国际投行调低了其对国际油价的中长期预期数据。

    不过,有美国媒体指出,国际油价预期的下滑并不意味着释放战略石油储备将会成为美国实施经济刺激的“常规手段”,因为很显然,这样的举动会令美国在经济之外其他领域的稳定性和机动性有所下降。(本报记者 高健)

    ■大宗商品遭“双杀”或利好A股

    5月以来,以石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调整,这其中既有全球经济增速下降的原因,也有部分发达经济体开始退出货币刺激政策的原因。对于A股市场来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或将从政策层面和企业经营层面形成间接利好。

    两因素致使价格调整

    从115美元到91美元,5月以来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回调逾20%,将此前由北非局势动荡引起的涨幅全部回吐。不仅是石油,基本金属价格也出现显著回调。2月以来,伦敦铜价从10000美元回调至目前的9000美元。跟踪全球商品价格的路透商品研究局指数(CRB)阶段跌幅达到12%,显示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目前处于弱势。

    导致商品价格走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在上半年先后退出货币刺激政策,欧央行于4月7日加息,首先释放出货币“退兵”的信号,美联储也透露QE2将如期结束。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金融危机以来超宽松的货币环境将出现变化,5月以来美元指数的走势充分体现了这一预期。这将逐渐削弱以美元计价商品的货币基础,大宗商品价格因此走弱。

    二是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增速出现放缓迹象。中国PMI数据连续6个月出现下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也调降了美、英等国的经济增长预期;最新公布的美国失业数据高于预期,也显示经济复苏仍面临障碍。因此,投资者担忧经济放缓将抑制包括石油、基本金属在内的商品需求,致使价格下跌。

    价格下跌或利好A股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或将利好A股,这一判断主要来源于政策和企业经营成本两个层面。

    首先,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将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拓展宏观调控政策的腾挪空间。目前,通胀居高不下以及流动性紧张导致的经济下行预期,正在双向挤压调控空间。一方面,政策制定者出于通胀考虑,不能大幅放松银根;另一方面,流动性过紧将误伤经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将降低输入型通胀,从而缓解整体的通胀压力,这为中国的货币政策“放松”提供可能性。这种“放松”的可能性,对于宏观经济和A股市场,都是重要利好。

    其次,作为主要工业原料的大宗商品,其价格的大幅下跌将降低企业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中后期,国内企业的成本压力开始显现,尤其是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企业。财报显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包括金属冶炼、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化工在内的众多行业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水平能够在相对低位运行,上述企业的产品毛利率水平必将出现回升,也将提高企业业绩,股价自然也能得到上升的动力。事实上,二级市场已有反应,本周五航空股强势上涨跑赢大盘,其中就有这方面的原因。(本报记者 申鹏)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7月全球经济或遇两大“暗礁”
下一篇文章:郑学勤:美国零利率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不会有Q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