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追踪菜市“跷跷板”:为何又见卖难买贵?
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5月09日    【字体: 】   
 

各地平衡蔬菜产销在行动

   针对近期部分地区、个别蔬菜品种出现的价跌卖难情况,各地加大政策措施力度,着力缓解产销矛盾,最大限度降低菜农损失。

  北京:产销对接

  新鲜蔬菜从生产者的地头到消费者家里,只需5小时;而且每盒蔬菜都安全可追溯。继着力推进“农超对接”、“农餐对接”、“场店对接”之后,北京市农产品销售又推新模式——农宅对接。新模式取消中间环节,减少流通损耗,菜价可直降30%。2011年,全市有望在100个居民小区推广该模式。北京还出台措施,支持本地和外埠蔬菜生产基地建立社区直营菜店、“直投菜柜”等10余种蔬菜零售终端新模式。

  上海:完善菜价保险

  近期上海各级农业部门动员有收购贮藏能力的基地加大收储力度,利用各类加工设备,增加净菜加工量。同时,上海市商务部门通过降低批发市场交易费用、提供快速交易服务等措施,缓解田间蔬菜积压。

  上海进一步探索完善在全国首创的菜价保险机制,已着手制订今年“夏淡”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方案,市级财政继续补贴保费的50%,各区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补贴比例,投保人自缴保费比例不低于10%。

  山东:产销稳定合作

  积极组织指导当地大型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及超市等经营企业到产地开展产销对接活动,优先销售滞销蔬菜。鼓励当地部队、学校和集体伙食单位等直接采购滞销蔬菜。协调食品加工企业与蔬菜主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滞销蔬菜进行深加工,制成腌制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缓解集中上市压力,增加蔬菜附加值。

  广西:增加销售点

  为缓解部分蔬菜滞销,广西要求所有收费公路开辟“绿色通道”,各地在确保不影响交通、市容,方便市民生活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路旁闲置空地、停工工地、停车场或适宜市场长期经营的场所,作为过渡性临时市场或指定摆卖区,并根据不同地段不同区域居民密集度,适当加快超市、农贸市场、临时市场、小区便民菜店、早市、夜市等6类市场的建设和改造。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美联储短期或不会加息
下一篇文章: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今日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