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中国出口增速四季度有望“转正”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8月31日    【字体: 】   
 

  7月宏观数据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波澜,目前大家普遍都比较关注中国当前复苏的可持续性和巨量信贷投放可能带来潜在危机的风险。不论市场如何炒作“中国因素”,欧美作为全球经济领头羊的地位很难被撼动,在世界经济难以预测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何时能恢复呢?
 
  难以回到以前的水平

  联合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出口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复苏态势确立,但力度较为有限,表现在出口规模尚未恢复到正常年份水平和同比增速依然为负;出口复苏的根本动力来自发达国家经济走出低谷并逐步企稳。而一些扰动性因素,如出口市场份额的提升、季节性因素和国外库存调整,在短期对出口复苏有助推效应,但在中长期不具有持续性。

  出口在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同比降幅会收窄,甚至不排除同比向上转正的可能。但在中长期,出口的实质好转将依赖于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联合证券认为,长期内出口将维持在高基数但以相对低的速度增长。

  国泰君安研究报告认为,随着美国经济在三、四季度的反弹,中国出口同比增速降幅将持续收窄,预计第四季度的同比增速将回升到0附近。由于2009年的低基数效应,2010年中国的出口在各季度仍将有10%左右的同比增速,全年的增速我们预计也在10%左右。

  国泰君安认为,在全球经济走向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会开始新的增长,世界目前整体处于长周期的下降通道,全球经济整体将会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时代,我们的出口也难以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了。

  关注发展中经济体

  莫尼塔投资有限公司的研究报告参考了国际上主要央行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判断,国内短时间内恐怕不具备显著调整刺激政策走势的条件。中国出口的恢复并不仅仅依赖于对主要经济体出口的恢复,新兴经济体的恢复也至关重要,而相当一部分新兴经济体的复苏可能滞后于美欧等发达经济体,中国出口的修复过程可能需要3-4个季度。

  对比2008年各项产品的销售数据来看,我国特有的初级产品(如茶叶)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服装、鞋类、箱包),对生产技术的要求较低,主要销往发达国家,因此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受冲击较小。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如机械、运输工具和其他工业制成品尽管近年来出口增长明显,但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然不及发达国家的产品,因此主要是销往发展中国家,这类产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受到的冲击更大,因而这类产品的出口表现也更为低迷。

  不过,许多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恢复是建立在美国经济复苏的基础上的,因此,这些行业的出口恢复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事实上,上半年我国对欧美日之外国家的出口的下滑更为明显。考虑到这些国家的经济复苏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国的复苏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对这些国家的出口的回暖可能会需要更长的时间。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回升 产能过剩恐成为制约因素
下一篇文章:珠三角圣诞订单普减30% 出口仍未解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