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对可预知的和已经非常显现的问题还相对好些,而不可预知和突发的问题,以及新附加和新增添的困难和问题,显然给脆弱复苏的全球经济所带来的麻烦将更加艰难。这一点,现在看来,各国应该有足够思想准备,要有最坏的打算。
近日来,关于天气的变化,应引起经济学界的格外关注,其来势,可称凶猛。我们看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遭遇恶劣天气袭扰,其中美国、英国都出现了多年未见的严寒天气,亚洲多个国家遭暴雪袭击,印度还出现了60多人死亡的报告。与此同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出现洪涝灾害,千余人被紧急疏散。
据外电报道,美国近来频遭暴风雪袭击,气象预报显示该国正经历自2000年以来最为寒冷的冬天。全美各地的温度较往常均偏低,气象预报员称,2009年12月的气温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美国东部地区,寒冷程度则是自1985年1月以来最严重的。由于居民取暖消耗增加,能源价格也不断上涨,汽油价格上升了10%,天然气涨价15%。
澳大利亚东部昆士兰等地发生近50年来最严重的洪灾,连接矿山的铁路网络被冲毁,火车停止运煤,港口停运,暴雨对这个生产全球三分之二炼焦煤的地区造成毁灭性破坏,预计将对330亿元的煤炭出口产值造成影响。目前,必和必拓、英美资源集团、斯特拉塔、力拓、皮博迪能源都宣称他们遭遇了不可抗力的天气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无法按合约规定交付产品但无须面临处罚。
等等这些,其实都将影响着全球的经济。同时,澳大利亚洪水引发全球小麦短缺恐慌。有消息称,由于市场中弥漫着对连日来的洪水灾害将使澳大利亚小麦种植者无法供应小麦的担忧,美国小麦期货因而在1月3日的交易当中大幅上涨。
凶猛的天气,以及自然灾害,其实对经济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某一地区的灾害,其严重程度,都事关其它国家,或相关的产业。
煤炭、石油、铁矿石、粮食等等,已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蝴蝶效应在当今的市场中是“翩翩起舞”。如何应对“蝴蝶”,避免全球经济在复苏的道路上“雪上加霜”,对自然灾害和恶劣的天气变化要有高度的警惕,才能使复苏的脚步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