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之际,由中国银行业协会、普华永道联合发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博士主持的一份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09》昨日全面亮相,这是针对中国银行家进行的首次全面调研,也是危机背景下对于银行业的一次全面回顾。报告调查以全国范围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行和分行高管为访问对象,涵盖宏观形势、公司治理、发展战略、IT建设、国际化进程、监管评价等十一个领域。
经济进入下行周期带来挑战
调查显示,银行业明显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压力,74%的中国银行业高管指出,宏观经济进入下行周期给银行经营管理带来挑战,41%的银行家认为 “货币政策剧烈变动”让他们在经营中感受到压力。
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62%的银行家持谨慎态度,21%认为金融危机已经探底。此外有56%的银行家认为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在特定行业还存在不确定性。对于政府应对危机的政策看法上,财政政策的前瞻性、货币政策的力度和合理性得分较高,货币政策前瞻性、产业政策合理性得分较低。
金融危机爆发后中资银行排名大幅提升,甚至跻身市值最大银行排行前三甲之列,来自管理层的声音却愈发谨慎。中国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昨日表示,“应理性评估中国银行业在危机中的表现”。本次危机没有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很大冲击是由多种内外因共同决定的。中国银行业的产品创新定价能力、风险管理、公司治理以及IT系统建设与国际先进水平依然在很大差距。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上市银行和非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水平上仍存在较大差距。非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营层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职责权限边界不清晰,而上市银行高管对于 “董事会对高管层的激励机制不完善”这一问题反映突出。
55%受访者认为不良贷款将上升
王华庆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散,危机尚未见底,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牢固,要警惕经济发展不确定不平衡因素带来的影响。他指出,上半年银行加大信贷投放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信贷长期化、财政化、集中度高、项目资本金不实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此外,银行内控不完善,操作风险问题突出。
上述调查结果显示,55%的调查对象认为未来会出现不良贷款的上升和暴露,但约90%的银行家预计自己所在银行未来三年内不良贷款率将控制在5%以下。
王华庆表示,银行利差在过去几年中不断缩水,传统靠依赖利差的经营模式正在遭受冲击。调查结果显示,90%受访银行家认为利差收窄是2009年经营中面临的最大挑战。虽然近年来中间业务实现了超常规增长,然而从总体情况看,非利息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0%左右。
发展重点转向中小企业
在调查 “未来公司金融业务的发展重点”时,80%的银行家都选择了中小企业贷款。86%的银行家表示中小企业业务收益高、发展潜力大、因此将增加投放规模。
巴曙松指出,经过上半年一轮信贷扩张后,银行从平均意义上已经进入“战略迷茫期”。大银行抓住机会,很多地方“铁公基项目”占贷款比重60%至80%不等。另一方面国家鼓励大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设立专营中小企业事业部,使得大银行对如何定位犹豫不决。“目前针对中小企业业务转型做得比较好的还是一小部分城商行,而大银行在流程体制方面依然面临重重困难。”
调查显示,多数银行家预期针对衍生品的监管将愈发严格。王华庆表示,在风险可控的同时推进金融创新是银监会一贯的态度,一定要警惕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高杠杆化和逐利化倾向。
针对银监会近期 “准确分类、提足拨备、做实利润、资本充足”的监管思路,调查显示96%的银行家对于其实施效果表示认可,此外坚持宏观审慎的监管方法也得到了高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