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迎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稿:通胀隐忧下的民生新期盼
作者:车玉明、张辛欣、林晖、潘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12月07日    【字体: 】   
 

明年宏观政策或转为“治通胀、稳增长”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最近一段时间,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百姓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明年的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并从就业、教育、社保、医改、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在通胀压力下,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生活受到哪些影响?各级组织采取了哪些措施?百姓有什么具体期盼?新华社记者就此深入社区、农村,探访城乡居民生活的新情况,聆听他们的感受和期待。

    通胀隐忧:百姓生活受影响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一家面馆里,来自山西的老板黄勇用白纸片小心翼翼地盖住墙上的价目表,原先6元一份的西红柿鸡蛋面已经涨到7元了。

    “面粉、鸡蛋都涨价,我们再不涨就只能赔钱。”42岁的黄勇说起当前的价格,一脸无奈。“算上租金、水电,我们卖一碗面也就挣块把钱,面粉一袋涨了十多块,每天烧的煤要多花近20块,上个月基本是白干了。”

    千里之外的江西省南昌县莲塘镇斗柏路社区居民曾小兵对此也有同感。“我在南昌生活了十多年,以前买把青菜5毛钱,现在2元以下的蔬菜都很少。”

    曾小兵说,他每月可领620元低保金,在几年前基本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但是现在这点钱根本不够,我和妻子打两份零工才能勉强应付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

    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煤超疯”等带头领涨下,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人群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他们各出妙招,压缩生活开支。

    在从北京市新发地批发市场出来的路上,众多私家车满载而归。一辆白色富康的车顶上更是捆着几把大葱和白菜,分外引人注目。

    车主严国利告诉记者,菜价上涨让他算起了“紧巴账”。“来这多批发点肉啊菜啊,除了把油钱省回来,每周还能节省百来块钱。但车厢太小,只能捆在车顶上了。”

    南昌市青云谱区京山街道象湖社区69岁老人丁万根最近又将多年不用的煤球炉派上用场,“虽然脏了点,但用煤球炉烧开水可以节省不少煤气。”

    河北保定籍农民工郑卫国在北京市槐柏树街一处工地当大厨,最近都是傍晚出去买菜。“天快黑的时候菜价便宜些,这时候去‘抄底’,一次买几麻袋白菜囤着更合算。”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研究生陈琳子最近减少了外出购物的次数。“零食、化妆品、优惠券、电影票等都可以在网上团购,比自己单独去买便宜一大半。”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银监会“名单制”防控房地产央企贷款风险
下一篇文章:本周末前后迎来加息敏感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