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国际热钱的三重冲击
作者:佚名   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10月19日    【字体: 】   
 

    2010年第三季度,我国贸易顺差为652亿美元,FDI为224亿美元,外汇储备净增加1940亿美元。按照外汇储备增量减去贸易顺差和FDI的公式粗略估算,第三季度国际热钱流入境内规模为1064亿美元,其中主要是9月份流入1105亿美元(7月份为-105亿美元,8月份为6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

  国际热钱大举潜入境内,同中国良好的经济增长基本面、利差预期、汇差预期和资产价格变动等密切相关。最近的8月-10月是中国经济向好发展的转折点,当前几乎所有市场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长都充满信心,与6月-7月时的悲观预期形成鲜明对照。根据上市公司的半年报和三季报看,企业盈利状况普遍良好,而且中国经济增长逐步企稳。但随着负实际利率状态延续发展和贸易顺差持续,市场加息预期和升值预期逐渐增强。目前市场机构预算,以1年期央票利率减去1年期Libor利率的中美利差将超过2%;今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还将升值约2%,明年升值幅度约4%的水平。同时,由良好经济基本面支撑的中国股票市场上涨势头越发彰显。由此,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套取的利差、汇差和资产价格上涨总收益年率将超过15%!而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低迷、投资环境恶化和持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更加促使国际热钱进入中国。

  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将对中国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央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国内资产价格产生三重冲击。目前,银行间市场资金面较为宽松,货币市场7天回购利率在1.8%的低位运行,而公开市场大量资金到期将可能进一步压低货币市场利率。10月份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为5720亿元,11月-12月仍有超5000亿元资金到期,而且明年一季度有约1万亿资金到期。国际热钱突飞猛进,将使整个银行间资金池水位突然升高,给央行被迫提高准备金率和大量发行长期限票据回笼资金增添压力。而且,银行间市场过多的资金也将冲击信贷规模控制政策,对国内资产价格也将推波助澜。最终反映在实体经济领域,大量资金将推高国内通货膨胀,冲击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为消解国际热钱的三重冲击,笔者认为可从金融手段、税收手段和行政手段着手,做好“解、控、检、藏、防”文章。首先,我们建议央行可再次适当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将人民币对美元日波动区间由目前的0.5%扩大到1%,进一步解放货币政策,提高央行通过信贷和利率等货币政策调控国内宏观经济的效果,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有效应对国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商务部:承接加工贸易将获政策扶持
下一篇文章:短期出口信用保险突破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