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受关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其风险到底多大?在刚刚公布的16家上市银行中报中,给出的答案非常乐观。
在各家银行的中报业绩发布会上,多家银行对中报中没有披露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不良情况大加说明,其不良率水平均在0.1%上下。而对平台贷款余额、占比情况,借款主体、担保主体是否合规等细节则只字未提。
与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银监会披露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达7.66万亿元,其中项目借款主体不合规、财政担保不合规或本期偿还有严重风险的贷款,占比高达23%。更重要的是,很多机构并不认可这是全部。
巨大的反差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秘密?
有银行称风险可控
2009年末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融资风险这个隐伏的炸弹,使得无论海外市场还是国内金融市场都心跳加快。
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迅速增长,会导致银行信贷风险迅速上升,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将降低地方政府收入,进而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偿还能力,引发财政风险。
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不透明,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来源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一直是市场敏感和关注的。
然而,从最近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中期业绩披露中,除农行未透露外,其他三家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良率似乎并不高,工行为0.02%、建行为0.11%、中行为0.07%。
银行在谈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时,一律轻描淡写。
在业绩报告会上,工行董事会秘书谷澍透露,工行绝大部分此类贷款投向了省市级融资平台和优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总体情况良好,不良率仅为0.02%”。
中行行长李礼辉接受记者提问时披露,上半年该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是4197亿元,比年初下降了46亿,余额为四大行最少,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仅有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07%。
他特别提到,中行在省市两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占90%,而这些省市都是比较好的;县一级平台只占10%,在县一级平台410亿元左右贷款中,中国百强县占75%,有抵押和各种各样担保占95%,其中质押占65%。
而中信银行披露,今年上半年,该行已到期的平台贷款均已按期收回,平台贷款项目基本符合国家信贷政策,整体风险可控,质量良好,均为正常贷款,“按照银监会的标准,不良率为0。”
仅从数据来看,地方融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