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粮食主产省市场报告:粮价稳定可期 外资入场当警惕
作者:佚名   来源:新华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8月20日    【字体: 】   
 

    近期,由俄罗斯小麦禁止出口和欧洲干旱引发的国际小麦价格飙升,备受关注,这也给中国粮食市场走向带来诸多考验。“新华视点”记者深入我国大米、小麦等主产区采访发现,面对国际粮价飞涨,国内粮食市场价格平稳,一些品种价格甚至出现下降。总体而言,我国粮食安全没有近忧,但有远虑。

  收购高峰不见峰国外涨价国内稳

  作为我国早籼稻生产大省的江西省,往年8月上中旬是早稻收购高峰,但今年到目前,全省早稻收购开市平淡,收购高峰远未到来。统计显示,截至8月15日,全省早稻收购9.79亿斤,而去年同期收购量为23.5亿斤。

  8月上旬,记者在中粮米业有限公司看到,厂区一片空旷,仓库一角堆了几百袋粮食。往年收粮时节路边排满了送粮车辆,而今不见车队。公司采购部副经理叶琦介绍,7月26日公司开始收早稻,到8月18日才收购了8000吨。而去年,公司在7月底就收到了1万吨。

  收购进展缓慢,同期粮食价格也异常平稳。监测表明,7月28日至8月28日,全省早籼稻收购价格一直稳定在每百斤95元左右。

  相对于国际小麦市场一个月上涨50%的“疯狂”,郑麦市场期货价格虽“温和”上涨,但仅有6%左右的涨幅。市场监测显示,截至8月6日,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等白麦交易均价为1976元/吨,周比下跌12元/吨。在我国最大的小麦生产省河南,目前现货市场小麦和面粉价格较前期继续趋稳,局部地区价格甚至有所回落,每吨价格较前期下调了10至20元不等。

  “农民期望早稻价格能到100元/百斤,但我们认为95元/百斤就差不多了。”江西抚州市粮食局副局长张绍义说,当前早稻收购进展缓慢的原因是早稻因灾减产,成熟期推迟10—15天,农民惜售待涨;而粮食企业特别是国有粮食企业执行国家政策稳定粮价,认为早稻价格过高不愿收。

  在吉林,目前全省有80%左右的农民通过经纪人卖粮,农民售粮时间延长。由过去的集中上市变为陆续上市,由过去的一季收购变为常年收购。据估计,全省现在还有10%至15%的玉米在农民手中待售。选择适当时机出手,有利于农民增收。

  灾害频发带来“变数” 外资粮商“高调”入市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小麦、玉米、稻谷产需基本平衡,进口量很小,国内粮食价格变动基本不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然而,在看似平静的粮食市场中,仍然涌动着“暗流”。

  其一,国内气候条件极端异常,农业灾害多发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发改委:三季度主要工业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波动
下一篇文章:整饬融资平台 银行或需拨备60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