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查询
财经资讯
当前位置:青岛国际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 >> 财经资讯 >> 浏览文章
>>最新资讯
>>热门资讯
中美贸易博弈将更趋激烈
作者:佚名   来源:证券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年08月16日    【字体: 】   
 

    奥巴马8月10日新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在进口部分原材料时需支付的关税。中国是美国能够完成“出口倍增计划”的战略重点和最大的“肥肉”,但中美贸易并未按照人们的预期实现“再平衡”,而是按原来的轨迹越走越远。

  美国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

  奥巴马8月10日新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根据该法案,美国政府将暂时取消或削减制造业企业在进口部分原材料时需支付的关税。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这一措施将使制造业企业在未来3年内节省约2.98亿美元的进口关税成本。

  制造业促进法案是美国国会众议院民主党人提出的“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总投资170亿美元,旨在帮助制造业重拾竞争力,并恢复该行业在过去10年间失去的约56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预计,这一法案将使美国制造业产值增加46亿美元,并创造或支持9万个就业岗位。

  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来看,相对于许多新兴市场国家,美国制造业在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在高新技术对外输出的壁垒打开前,高端市场的贸易份额更多被欧洲占据。预计,在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水平下降,国际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美国一定会使出各种手段争夺有限的外部需求市场,或构筑各种贸易壁垒,中美贸易战动荡升级在所难免。

  “再平衡”未如美国所愿

  纠结于复苏与平衡的全球经济,随着后危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凸显出其复杂性。当前全球经济被许多经济学家描述为“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经济增速减缓、总需求长期不足、不确定性严重、自利主义盛行”。在这样一种新常态下,全球经济潜在增长水平在下降,最稀缺的资源是国际市场空间。因此,各国之间的博弈由红利的增长转向红利的争夺与红利的分配上。

  奥巴马一直纠结于美国经济实现变革,以透支消费、信贷扩张和房地产市场繁荣为支点的美国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短期来看,奥巴马以刺激需求和清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作为重点,以求恢复市场信心,而长期看,“再工业化”将成为美国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

  早在2009年1月,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就把出口倍增计划的最终目标概括为,“确保21世纪仍然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政府日前已成立了“出口促进内阁”和“总统出口委员会”,按其目标测算,美国出口将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5年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出口额将超

 
0% (0)
0% (10)
上一篇文章:欧元区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两极分化
下一篇文章:美经济二次探底几率达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