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所引发的资源类大宗商品价格重挫,使得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高度依赖能源收益来支持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俄罗斯在蒙受了沉重打击的同时,意识到了“资源型”经济增长支点的不稳定性。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双头鹰”在挺过最艰难的时间后,立即着手强化本国经济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一边提高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例,一边强化自身在能源出口领域的话语权;同时,也没有忘记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从长计议”。俄罗斯在寻求本国经济自主性的道路上,正体现出一种“长短结合”的良性姿态。
持续稳步增加黄金储备
在金融危机期间,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一同“衰退”的,还包括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的权威地位。面对美元暗淡的前景,甚至是“山姆大叔”利用美元涨跌转嫁危机负效应的传言,相当一部分经济体都选择降低美元资产的持有规模,而俄罗斯则是其中态度最为坚决,力度较大的经济体之一。
美国财政部最新《月度资本流动报告》显示,去年11月到今年5月,俄罗斯连续7个月针对美国国债实施净减持操作,累计净减持规模高达246亿美元,比例则高达15%。更重要的是,正是俄罗斯开启了全球范围内针对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争论,其对美元的决绝之心可见一斑。
对美元兴趣渐失的俄罗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转移到了黄金市场。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俄罗斯是本年度各国央行中最大的黄金买家。第一季度,俄央行增加了黄金储备26.6吨;以此速度,该行今年的黄金储备增加规模应可超越其在2009年的117.63吨。纽约贵金属行业分析师杰弗里·尼科尔斯则指出,过去三年多来俄罗斯一直在稳步增加其黄金储备,其中还有一部分是通过购买其国内的矿山的产品。
充实“家底”需求迫切
尼科尔斯认为,俄罗斯需求扩大黄金储备规模,一方面是希望强化储备资产的保值能力,另一方面也是需要这部分资产支撑该国偿债能力。这两项具体诉求也将有利于俄罗斯经济在中短期内的经济自主性。
此前,由于对国际能源价格的预期与实际价格出入巨大,严重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在2009年蒙受了11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充实“家底”的需求异常迫切。俄当地经济学家甚至表示,俄联邦政府7月底宣布出售部分国有资产,除了继续推动国企私有化进程之外,也包括以此获得资金收入的意图。数字显示,俄罗斯政府计划出售的资产按照当前汇率折算,少则200多亿美元,多则能够上触